图片
2025大吉
NEW YEAR
图片
图片
图片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图片
关注武宗
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筋髓功 易筋经刚体·洗髓经重生
图片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洗髓金经曾是道家秘而不宣的典籍,本质上属于呼吸导引之术,旨在引导气息调和,牵引身体柔韧。据古籍记载,凡是通过自我按摩、伸展肢体来消除疲劳、排解烦忧的方法,都可称作导引术。
这套功法最初由清末癸卯科进士普照老人传授,当时仅有十八式。1934 年,悟彻大法师在北新桥通教寺赠予一份源自辽宁千山的抄本,其中包含二十六式。
洗髓金经与六字诀养生法相辅相成。六字诀属于吐纳法,先吐出脏腑中的浊气毒素,再吸入天地间的清新之气,能够修补五脏六腑的不足,调节脏腑阴阳平衡,使身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。而洗髓金经是在脏腑气血已经调和通畅的基础上,进一步深入到肌肉筋骨的缝隙之处,清除潜藏的病邪,诸如麻木、疼痛、骨刺增生、积聚痞症、毒瘤、眼疾等问题。
之所以命名为 “洗髓”,是因为髓在人体中至关重要。髓液枯竭会导致骨骼枯萎,脑是髓汇聚之处,如同髓的海洋,髓液充足大脑才会强健。髓藏于骨骼内部,日常很少有活动的机会。平时肢体活动或一般体育锻炼,部分骨骼能得到运动,但有些骨骼难以活动到,即便偶尔活动,也缺乏规律和顺序。洗髓金经通过肢体的屈伸、扭转,配合气血运行路径和人体生理活动功能,借助上下左右、阴阳转化的动作,让全身所有关节都能得到充分 “洗刷”。关节活动时,髓液也随之流动,因此称之为 “洗髓” 。
图片
其动作要点如下:
1.通过吸纳天地间的清新之气,补足经络中的经气,并使经气沿着十二正经扩散至全身经络系统,充分发挥新陈代谢功能,确保即使是最细小的孙络和关节,也能有血气流通。
2.吸气过程要自然,不可刻意强求,在身心端正宁静的状态下,引导气息调和,牵引身体变得柔韧,以达到古代典籍《管子》中所说 “人能正静者筋柔而骨强” 的境界。
3.采用鼻吸鼻呼的方式,先吸气后呼气。将气息视作统领全局的元帅,手足则如同听从指挥的兵丁,协调完成整套动作。
预备式:
双脚平行站立,间距与肩同宽。想象头顶有绳索向上牵引,百会穴朝天;颈项竖直,如同饿虎准备捕食般充满力量;双唇轻轻闭合,舌头抵住上腭;脊柱挺直,好似擎天的玉柱;胸部微微内含,背部挺拔,形成背圆胸空的姿态;肩膀下沉,肘部自然下垂,腋窝虚空;腰部放松,胯部舒展,臀部收敛;膝盖微微弯曲。整体要求身体端正、放松,仿佛肌肉自然下垂,头脑清空,没有丝毫杂念。保持心境平静,情绪安定,神态从容,达到松静自然的状态(图1)。
图片
【呼吸要求】
除第十节、第十三节外,全套动作均采用自然的顺腹式呼吸。用鼻子吸气和呼气,呼气时要有意识地收缩小腹、收紧肾脏、敛臀提肛;吸气时则无需刻意用力,保持轻松自然。导引动作的节奏由呼吸节律自然支配,动作要轻松柔和,避免僵硬和刻意做作,以此体现 “气为元帅,手足为兵丁” 的深意,展现出 “中和” 的气息。
【意念活动】
练习时需要有意念引导,但不能过于执着。意念要达到若有若无的状态,身体内脏的活动可随呼吸节律自然进行,无需强行用意识控制。不过,为了更好地保持宁静状态,可以让意念指挥动作,通过动作引导气血沿着经络运行 。
第一节 百会运转
功用:调节身体阴阳平衡,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,帮助血压恢复正常。
动作:双手重叠,使内外劳宫穴相对,放置在头顶,让劳宫穴对准百会穴(男子左手在下,女子右手在下)(图2)。
图片
吸气时,双手推动头皮从右经前向左旋转;呼气时,从左经后向右旋转,这为一圈。如此向左旋转八次,再朝相反方向向右旋转八次。转动过程中,意念集中在小腹,以丹田为圆心划圆,其旋转方向与头顶百会的运转方向一致。若用于对症治疗,左右旋转次数每次不少于 32 次,每天练习不少于两遍。转动结束后,在百会穴上重压三次,吸气时向下按压,使气息沉入丹田;呼气时轻轻上提,让气息沿督脉上升至头顶。
第二节 循按鼻梁
功用:可清泻肺火,止咳化痰,解表散邪,治疗鼻塞、鼻痔等病症。
动作:吸气时,双手呈托球状,从腹部前方自然抬起,将两手中指按在百会穴处,食指按在百会穴两旁一寸五分处的通天穴,轻轻揉按,直至吸气结束(图3);
图片
呼气时,双手呈剑指(食指和中指并拢)状,从通天穴开始往下循按,剑指紧贴鼻骨,经过迎香、地仓等穴位,再抚摸肺部区域,指尖逐渐转向下方,一直按至腹部耻骨上方。(图4)
图片
此动作至少重复八次,最多可做六十四次,以鼻内产生热感为宜。正如针灸歌诀所说:“通天治鼻内无闻之苦”。
第三节 揉按迎香
功用:与第二节相同。正如针灸经典所述:“不闻香臭取迎香” ,对嗅觉失灵等症状有治疗作用。
动作:将两手食指按在鼻孔旁开五分处的迎香穴上,中指按在鼻孔背上方的迎香穴(向下揉按时可影响内迎香)(图5)。
图片
吸气时,两手剑指向上向前揉按;呼气时,向下向后揉按(呼气时可用口辅助)。连续做八次,最多可做六十四次,以鼻内发热为度。
第四节 揉按眼部
功用:眼睛及其周围穴位与五脏相通,此动作能活动眼部经络,促进气血运行,增强视力,防治各类眼部疾病。正如《内经》所言:“目得血而能视”。
动作:用掌根部按在下眼眶上,五指根部按在上眼眶上(图6)。
图片
吸气时,向后向上揉旋;呼气时,向前向下揉旋。至少旋转揉按八次,最多可做六十四次,以眼部感到发热、轻松舒适为宜。揉按结束后,用拇指和食指从眉端的攒竹穴向眉外端两侧的丝竹空穴进行按摩,以消散郁结不通的气息。
第五节 揉按瞳子髎、太阳穴
功用:具有清脑明目功效,可治疗口眼歪斜、三叉神经痛、青少年近视及其他眼部疾病。
动作:将两手无名指按于眶骨外侧的瞳子髎穴,中指按在太阳穴上(也可用食指按瞳子髎,中指按太阳穴)(图7)。
图片
吸气时,两指向上向后揉按;呼气时,向下向前揉按。至少旋转揉按八次,最多可做六十四次,以头脑和眼睛感到清凉舒适为佳。
第六节 干擦脸
功用:能活动手足三阳经络的脉气,其中主要作用于多气多血的胃经。可消除肠胃胀满,增进食欲,缓解胸中郁闷,治疗局部颜面神经麻痹。
动作:吸气时,双手手心向上,从腹部前方自然抬起,如同托球上升(图8),
图片
将两手掌的劳宫穴对准头维穴,轻轻揉按至吸气结束(图9)。
图片
呼气时,双手经面部向下抚摸,中指经过胃经的首穴承泣,五指舒展,呈擦脸状(图10),
图片
下行至胸部,两手指尖相对,劳宫穴按在乳中穴上,然后指尖转向下,两拇指相对(图11),
图片
经乳中、走天枢、水道、归来,直至气街穴,使真气沿着阳明胃经下行至足次趾的历兑穴。连续做八次,最多可做六十四次,以胸腹感到舒适为宜。
第七节 干梳头
功用:可活动头部所有经络,引导气息下行,用于治疗高血压、脑动脉硬化,调节太阳、少阳经气,对脑血栓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。
动作:双手随吸气向上抬起,手心向上,将小手指按于眼内角的睛明穴上,姿势与第六节相同,至吸气结束(图12)。
图片
呼气时,五指舒展,指肚稍用力,沿着膀胱经向上,经由通天穴,再向下至胆经的风池穴,随后将手心转向下(图13、图14),
图片
图片
经过肩井、渊腋、京门、日月等穴位(图15),
图片
向下至环跳穴,意念引导气息到达足四趾的窍阴穴及足小趾的至阴穴。此动作至少重复八次,最多可做六十四次。
第八节 揉按风池
功用:风池穴是风邪容易聚集之处,无论是外感邪气入侵还是体内病邪影响,此穴反应都很明显。揉按该穴可治疗偏头痛、伤风感冒、中风不语、泪易出、鼻出血、热病汗不出、脊背压痛、肝气上逆、突然耳聋及眼部疾病。
动作:双手向上举至脑后,将两手剑指分别置于颈项肌肉隆起外缘的凹陷中(图16)。
图片
随着呼吸进行揉按,吸气时向上向后,呼气时向下向前。连续揉按八次,最多可做六十四次,以阳白穴有热感为最佳效果。
第九节 拿玉枕
功用:玉枕位于颈部大椎上方,是经络交错汇聚之处。在练习气功时,此处是关键关卡,被称为玉枕关。拿捏此处,有助于气感通关,同时可缓解脑充血,改善脑动脉硬化症状。
动作:先将右手掌放在颈后大椎的正上方,五指朝同一方向(图17)。
图片
吸气时,右手逐渐用力握紧颈项,并向脑后上提;呼气时,慢慢放松。连续动作八次后,换左手重复上述动作。左右轮换,最多可做六十四次,以头脑感到清爽为宜。动作要自然流畅,避免僵硬刻意。
第十节 击天鼓
功用:该动作能冲击耳鼓膜,改善听力,对耳鸣、耳聋患者有一定治疗效果,历来受到如苏东坡、李东垣等儒医的重视。
动作:双手掌将耳翼向前压,使其贴住耳孔,用食指和中指敲击风府穴(图18),
图片
此时耳内会发出咚咚响声。至少敲击三十六次,手指敲击动作要舒适自然。
第十一节 撑耳孔
功用:从耳针图可知,耳部组织与全身各器官都有联系。对耳部进行上撑下按的活动,能影响身体各个部位,对消除全身疾病有良好作用,尤其对耳鸣、耳聋等耳部局部疾病效果更佳。
动作:将两手食指插入耳孔中,中指按在悬颅和悬厘之间,拇指按在大迎穴上(图19)。
图片
吸气时,食指用力向上撑,耳内会发出嗡嗡声响;呼气时,食指用力向下扒,会感到耳内有热气排出。连续做八次,最多可做六十四次。
第十二节 揉按听宫
功用:主要治疗耳鸣、耳聋及小肠经的各种疾病。
动作:将两手食指压在面部耳屏前的听宫穴上(图20)。
图片
吸气时,向上向后揉;呼气时,向下向前按,一吸一呼完成一圈揉按。连续做八次,最多可做六十四次。揉按时,耳内会有轰鸣发热的感觉。
第十三节 叩齿
功用:可防止牙齿松动脱落,缓解牙痛,还能起到强肾的作用。
动作:双唇轻轻闭合,舌头抵住上腭,上下牙齿相互叩击,发出格格声响。连续叩击三十六次,这被称为 “小周天” 之法,以自觉有热气上冲至脑部为宜。若没有这种感觉,则应将叩齿次数加倍。当口内舌下生出津液时,用意念将其送入丹田,会听到汩汩的声音。
第十四节 颈项活动
功用:全身经络都与颈项相连,活动颈项可疏通经络,促进气血流畅,减少因供血不足引发的疾病。对咽炎、喉嘶哑疼痛、颈项强直、骨质增生等病症均有治疗效果。
动作:以颈椎为轴,先将头部转向右(图21),
图片
吸气时向前低头(图22),
图片
再向左转动至面向左(图23),
图片
呼气时向后仰头(图24),
图片
并向右后转动回到起始姿势。一次呼吸完成一圈转动,如此转动八圈,然后按照相反方向,即由左向右再转动八圈。可左右反复轮流旋转,最多至六十四圈。旋转幅度要自然,速度完全由呼吸节律支配,有头晕症状的人不要闭眼。
第十五节 指腕活动
功用:对腕部与手关节的畸形、肿痛有显著疗效。坚持锻炼可使手指气血通畅,反应更加灵敏。
动作:两臂平伸,手心朝下,沉肩坠肘(图25)。
图片
吸气时,两手同时按照从小指到拇指的顺序,以腕为轴,向里屈指呈握空拳状(图26),
图片
并顺势向外翻转,使手心朝上,五指舒展(图27)。
图片
呼气时,按照上述要领,由外向里翻转手心朝下(图28),
图片
恢复到起始姿势。依此动作要领连续做八次,最多可做六十四次。
第十六节 肘部活动
功用:可改善血液循环,治疗肘部关节疼痛、麻木等问题。
动作:吸气时,用意念带动肩部,进而催动肘部,再带动手部,使右(左)手向胸前平伸,手心朝下(图29)。
图片
呼气时,伸出的手屈肘向后拉,并旋转手腕、转动手臂,使手心向上,置于肋下章门穴处,同时尽力向后拉伸,以达到平直状态为度(图30)。
图片
然后随呼吸,按照上述要领活动左(右)臂。如此两臂、肘部交替活动,各做八次,最多可做六十四次。动作要求自然,无需刻意用力。
第十七节 肩部活动
功用:对肩周炎、肩部骨刺增生等肩部疾病有治疗效果。练习时即使肩部疼痛也要坚持活动,疼痛会逐渐减轻。此外,还能起到保健心肺和预防 “五十肩”(肩周炎)的作用。
动作 1— 肩轴向前旋转:两臂自然前伸,手心朝下。吸气时,两臂内旋,翻转向上,两肩向后、向上提,胸部尽力向后,使两手置于渊腋穴处(图31);
图片
呼气时,两肩前扣,带动两臂内旋,使两手臂相对(图32),
图片
在胸前向前平伸(图33),
图片
然后两手外旋翻转朝上,再收回胸前。如此动作连做八次。
动作 2— 肩轴向后旋转:完成向前旋转动作后,两臂在体侧自然下垂。吸气时,两肩向前扣,向上提(图34),
图片
带动手臂在胸前提起,两手相对,置于锁骨的云门穴处,此时手心斜向后下(图35);
图片
呼气时,两肩向后旋转,肘部向下垂,带动两臂外旋,使手心转向上,置于胁下(图36),
图片
随后徐徐下落于体侧,两臂自然下垂。如此连做八次。肩轴前后旋转次数最多可至六十四次。
第十八节 展臂宽胸
功用:对肩周炎、胸膜粘连、肺气肿、骨质增生等病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,还能舒展胸怀,预防驼背。
动作:手心向上,两臂从身体两侧向上抬起至腰部。吸气时,向前屈体(图37);
图片
呼气时,两臂内旋,翻转手心朝外(图38),
图片
并向两侧展开成一字形(图39)。
图片
随即两臂外旋,在身体后侧划一个圆弧,两手收回置于腰间,手心向上(图40),
图片
然后再向前平伸。重复上述动作最少八次,最多可做六十四次。
第十九节 神龙绞柱
功用:这一动作能够带动任督二脉参与运动,通过较大幅度的身体旋转,使脊柱和胸骨都能得到充分活动。在旋转过程中,腹部也会跟着一起起伏,对达成 “小周天” 通督的效果很有帮助。长期练习,对白血病、癌症患者有辅助调理作用,还能缓解肩背劳损,改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状况,对于预防各个关节出现骨质增生,效果尤为显著。
动作:练习者先屈膝下蹲,摆出马步姿势。吸气的时候,右臂向前伸出(图41),
图片
右手从胸前向左摆动,放置到左臂上方,手心朝内向上,停在肩井穴的位置;与此同时,左臂从身体左侧摆向身后,手心向上并微微向后,指尖尽量延伸到乘风穴与曲垣穴之间,头部随着身体向左后方转动,眼睛看向身后(图42)。
图片
呼气时,身体向右转,左手从身后甩向右侧,直至到达右肩上方,动作要领和左侧相同,只是方向相反(图43、44)。
图片
图片
像这样随着呼吸,左右转动身体、摆动双臂,就如同神龙缠绕柱子一般,这个动作至少要做八次,多的话可以做到六十四次 。
第二十节 腰胯活动
功用:腰部和胯部紧密相连,进行腰胯活动可以有效促进肠胃蠕动,增强消化功能,同时还具备强肾的功效。有腰椎骨刺增生问题的人,坚持加强这部分锻炼,能收获不错的改善效果。
动作:练习者双手叉腰,四指在后,按在肾俞穴的位置(图45)。
图片
吸气时,向右前方挺腹,同时向左转动腰胯(图46);
图片
呼气时,向前弯腰,臀部从左向右转动(图47、48)。
图片
图片
按照这样的方式,转动腰胯八次,然后再朝相反方向转动八次。左右转动的次数最多可以增加到六十四次。在转动过程中,要始终保持头顶向上顶、颈项竖直,千万不能摇头晃脑。
第二十一节 旋转膝部
功用:这个动作能够治疗因外感邪气入侵引起的膝盖肿痛、麻木以及屈伸不灵活等症状,还具有驱除肾中病邪、滋补肾气、清热的作用。
动作:练习者双脚并拢,膝盖微微弯曲并拢。双手分别放在两个膝盖上,让劳宫穴对准鹤顶穴,食指和中指分别放在膝眼和犊鼻穴上(图49)。
图片
吸气时,双膝弯曲,从右向左旋转,保持膝盖和脚尖垂直,同时食指和中指用力扣提(图50、51)。
图片
图片
呼气时,双腿向后伸直,手指放松,掌心稍微用力向下按压(图52)。这样连续转动八次,然后按照相反方向再旋转八次。左右旋转膝盖的次数最多可以达到六十四次。
第二十二节 足部活动
功用:俗话说 “人老先从腿脚老”,脚趾尖端是神经末梢所在,与腿部经络相互连通。加强足部活动,能够促进全身气血流通顺畅。
动作:练习者可以双手叉腰,或者扶住支撑物保持平衡。抬起左脚,使其距离地面大约二十厘米,并向前方伸出(图53)。
图片
吸气时,左脚向外、向上翻起,同时脚跟稍微用力向下蹬,以此推动足三阴脉络的经气上升(图54)。
图片
呼气时,脚向内、向下扣,脚背稍微用力绷直,促使足三阳脉络的经气下降(图55)。
图片
就这样随着呼吸节奏旋转脚部,让足三阴和足三阳的经气一升一降,从而起到调节身体阴阳平衡的作用。按照这个方法,左脚旋转八次后,再换右脚进行,双脚轮流活动,次数最多可以达到六十四次。年纪大或者身体比较虚弱的人,也可以坐在凳子或椅子上进行这项锻炼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亿腾证券-最新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排名第一-网上炒股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