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知道那条烟吗?”
我差点把手中的苹果摔在地上。
刚刚从同事小李那里“收”来的烟,第二天她发来的微信让我彻底懵了——两条烟,980块。
笑话吧?
她不就是说“送”吗?
这一下,告诉我不仅得给钱,还多了条烟?
等我回忆起那天我们说的话,内心的那个不平衡瞬间暴涨。
翻开聊天记录,那天她只说“她老公戒烟了,多出来的烟送给我”。
没有提“买”的事,完全没有给我任何“先付钱”的预告。
按理来说,这种事要么就先给,要么就先说清楚,哪个给了东西还想着让别人“回头”掏钱?
这不是开玩笑嘛。
当我拿着手机反复琢磨该怎么回复她的时候,我的老公正巧走进了房间,看到我皱眉看着屏幕。
“咋了?”
他走过来看了一眼,愣住了。
“她不是说送你的吗?怎么又要钱了,还多了条?”
我只好把事情给他讲了一遍。
老公摸了摸下巴:“你觉得,她会不会是故意的?先给你,再来个‘回头要’?”
听他这么说,我不禁点点头。
是啊,这事儿不对劲。
可是,这烟要是我主动开口求的,那倒没问题,给钱就是了。
但人家当时明明是说送的,现在却突然改口要钱,甚至还多算了一条——我真是懵逼了。
一边反思,一边在手机上敲出了一句:“姐,昨天给我的不是一条烟吗?怎么今天变成了两条?而且,昨天你说是送给我,怎么今天要钱呢?”
发出去后,心里一阵忐忑,生怕她反应过激,事情就这么捅破了。
但她回我竟然挺快,隔了不到一个小时,发来了这么一条:“哎呀,我记错了,只有一条!你看我这脑袋,昨天整理东西的时候有两条,想着都给你,结果只拿了一条。那烟是我老公之前托人买的,挺贵的,一条490,你给我490就行,我不赚你钱。”
490块一条?
我盯着她发来的消息,心里的那个不舒服感瞬间满溢开来。
你能信吗?
她明明当时说的是送,结果这会儿就成了“有价”的商品。
这玩意儿一出,尴尬感瞬间爆棚,心里五味杂陈,莫名的有点愤怒又不好发作。
我顿时沉默了好久,最后无奈地决定转账给她。
虽然心里有点憋屈,但毕竟还是同事,得把这事儿善了,免得以后大家见面尴尬。
于是,我转账了490块,并且加了一句:“姐,不好意思,昨天没问清楚,要是知道是要钱的,我就不收了。”
然后她回了我一句:“没事,妹子,是我没说清楚。”
第二天见面,她依旧笑眯眯地和我打招呼,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。
那一瞬间,我有点生气,更多的是无奈。
无论她怎么做,心里那股不愉快的感觉却始终挥之不去。
而这件事,竟然不止我一个人经历过。
在办公室里,小李凑过来说:“你知道吗?她也给我过东西,最后还收了钱。上次她给我一瓶护肤品,说是自己过敏了,让我用。我以为是她好心送给我,结果第二天她就说那是她托人代购的,要我给她300块。”
小李愣了愣,“她这招,我就不太喜欢,明明是自己要钱的,还装作送的样子。”
我这才知道,原来她不止这么对我一个人这么做。
小李继续说:“我跟其他同事聊过,发现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。她总是先给点小东西,过两天就说那东西有点贵,让我们分担一下。”
我一时无语,感觉被她“套路”的不仅是我。
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反思,职场里,人际关系的微妙,不只是表面上那些客气的“赠送”和“帮助”。
有时候,你以为对方是出于好心,结果被算计了。
尤其在这种“先给后收”的操作上,真的让人觉得挺不舒服。
你要是真心送人东西,送出去的东西就是送出去的,怎么能回头再要钱?
从那之后,每当她提到给我带东西,我都果断地拒绝:“谢谢姐,我家里东西挺多的,不用麻烦你。”
不是我小气,实在是这种“先给后要”的套路让人觉得非常不自在,仿佛自己成了别人的“小白鼠”。
职场交往,真心实意的才是最珍贵的,装作不懂、敷衍的心机,只会让人心生反感。
其实,人际交往就是这么一回事,坦诚相待最重要。
如果你想帮我,提前说清楚,不要总在事后给我来个“补刀”。
这不是拒绝你的好意,而是我不想成为那个被“套路”的人。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事呢?
职场里的那些小心机,真的让人心力交瘁。
是不是也有同感?
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故事吧!
亿腾证券-最新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排名第一-网上炒股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